农业银行成功发行重启试点后最大规模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
为拓宽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渠道,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的指导下,农业银行首单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农盈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于2016年7月29日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这是国内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单项目,入池不良资产超过100亿元,发行规模突破30亿元,是此前市场已发三期产品之和的3.05倍,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
“农盈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总金额30.64亿元,得到投资人的广泛认可。其中优先档发行金额20.62亿元,占比67.30%,中诚信和中债资信两家评级公司均给予AAA级评级,最终中标价格为3.48%,全场认购倍率达3.47,边际倍率达1.50,参与机构范围较广,类型多样,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20家各类机构。次级档发行金额10.02亿元,占比32.70%,采用溢价发行,认购倍率达3.00,最终发行溢价达8%。
针对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开展的难点,该项目在基础资产、估值定价、结构设计、信息披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呈现出诸多创新与亮点,得到市场充分认可。首先,审慎选取基础资产,入池不良资产主要来自司法环境较好、交易活跃的东部沿海地区,以抵、质押物处置为主要还款来源,提升了基础资产现金流回收的可预测性。其次,创新优化组织方式,邀请各中介机构和全部意向次级投资人赴现场逐单尽调,充分挖掘入池资产回收价值,推动合理化估值。再次,精心设计项目结构,通过设置内部流动性储备账户和外部流动性支持机构,缓解了未来回收时间波动的不利影响,更好地保障了优先级投资者利益;由拥有业内最完整不良资产清收团队的农业银行出任贷款服务机构,为后续清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由次级投资者担任资产服务顾问,监督与协助处置回收过程,超额回收由贷款服务机构与次级投资者分成,在发起人,优先级投资人和次级投资人之间形成了有效制约和正向激励。最后,充分进行信息披露,对全部近1200笔基础资产进行逐笔估值、逐笔披露,高标准满足不良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指引要求。
当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快速上升,通过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助于探索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新途径,扩大不良资产投资群体,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率,促进不良资产市场化定价,充分实现不良资产价值,从而盘活低效资产,降低和分散系统性风险,助力银行在经济下行期稳健经营。
此次“农盈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成功发行,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大规模市场化发行探索了道路,树立了标杆。下一步,农业银行将继续贯彻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业务经营需要,持续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创新和业务发展,进一步提升自身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体经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