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表示我國完全放開存款利率上限的時機、條件已經成熟。利差收入一直是國內銀行經營收入的主要來源,近年來不斷推進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對銀行業務經營產生了重要影響,而最為關鍵的存款利率一旦完全放開,銀行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對此,筆者建議商業銀行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轉變經營策略,積極應對利率市場化挑戰:
轉變經營策略,優化業務結構。一是在資產業務方面,利率市場化將導致大客戶、大項目利差明顯縮減,但小微企業、個人客戶數量眾多,對價格相對不敏感,建議銀行實施客戶下沉策略,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拓展小微企業和零售客戶等定價水平高、資本節約、風險分散、綜合盈利水平高的信貸業務,提高高收益資產占比。二是在負債業務方面,重視當前理財產品對存款的替代性作用,根據客戶需求,結合各種短期金融工具的收益情況,設計、開發收益較高且具競爭性產品,鎖定高端存款客戶。要創新利率優惠型產品,在不突破監管政策前提下,通過將期限、利率、給付標準、起存金額等進行合理組合,增加產品要素,向客戶提供最具優惠的存款利率政策,滿足客戶逐利需求;創新賬戶增值型產品,基于客戶存款賬戶,將存款產品直接與直接融資工具的收益掛鉤,這樣既保障了賬戶的對外支付功能,也確保了賬戶的預期收益超過普通存款賬戶,如貨幣市場基金賬戶、股票指數存款等,有效遏制存款分流。同時,把控好業務協調發展,力促客戶資金在理財產品和存款之間合理流動。三是在中間業務方面,重點發展投資理財、財務顧問、資產管理、國內外結算、擔保、代理保險等高附加值業務品種,尤其是有針對性做好投行業務營銷,加大力度拓展新興批發性業務,如現金管理、企業年金、資產托管、債券承銷等。通過這類替代性和創新型金融產品,鞏固合作關系,吸附其上下游客戶,提高綜合回報水平。
加強利率管理,提升定價水平。一是加強存款定價管理。存款定價的基本原則必須體現財務成本約束要求,從客戶、市場和產品等角度出發,深入分析資金的供需狀況和資金成本,緊盯內部資金利率(FTP)和市場利率,制定更具靈活性和針對性的細分定價策略,理性確定存款定價水平,提高主動負債議價能力。二是加強貸款定價管理。在貸款利率確定上,銀行應參考存款利率、宏觀經濟運行狀況、行業發展以及客戶自身風險,按照收益覆蓋成本和風險的原則,綜合考慮風險補償、費用分攤、利率優惠以及違約概率等因素來確定貸款利率,標準化定價與差異化定價相結合,減少利率與風險不匹配造成的損失。
強化風險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一是提高利率風險意識,把利率風險管理作為資產負債管理的核心問題考慮。二是健全風險管理組織體系,搭建職能明確、責任清晰、分工負責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三是完善利率風險管理流程,健全利率風險管理機制。(來源:《中國城鄉金融報》2015年5月14日A3版 記者李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