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ps! 您現在看到的是農行網站手機版,全屏展開, PC版更舒適哦!
 
 

您現在的位置: 三農服務 > 三農資訊 > 惠農政策

農業部關于扎實做好2016年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意見

農發〔2016〕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牧、農村經濟)、農機、畜牧、獸醫、農墾、農產品加工、漁業廳(局、委、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

  為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中發〔2016〕1號)精神,扎實做好2016年農業農村經濟工作,根據全國農業工作會議部署,現提出以下意見,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十二五”期間,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實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增效,糧食生產實現“十二連增”,農民收入增幅連續6年高于GDP和城鎮居民收入增幅,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打開新局面,農村改革取得重要進展,為新常態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撐。“十三五”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快轉變的關鍵時期。要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持以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為目標,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為中心,以推進農業結構性改革為動力,全面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水平、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引領水平、農業技術裝備水平、農業生產經營效益水平、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2016年,農業農村經濟工作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新理念引領農業新發展,以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為動力源泉,以“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為工作主線,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科技、裝備、人才、政策、法治支撐,堅持改革創新,推進綠色發展,統籌國內國際,鞏固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為“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開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撐。

  一、調整優化農業生產結構,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1.保持糧食生產總體穩定。樹立大“糧食觀”,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推動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辦法》,加大對糧食主產省和主產縣的政策傾斜,加強防災減災,保持糧食總量基本穩定。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穩定小麥、水稻生產,鞏固提升糧食產能。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優先在糧食主產區建設高標準口糧田。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支持糧食主產區建設核心區。繼續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深入開展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和模式攻關。

  2.推動種植業轉型升級。編制發布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不斷優化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適當調整“鐮刀彎”地區玉米種植,擴大糧改豆、糧改飼試點,力爭玉米面積調減1000萬畝以上。探索建立大豆、棉花、油料、糖料蔗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加快推動園藝作物品種改良、品質改進和品牌創建,繼續開展北方城市冬季設施蔬菜開發試點。推進馬鈴薯主食產品開發,發展旱作農業、熱帶農業和優質特色雜糧。

  3.推動畜牧業轉型升級。根據環境容量調整區域養殖布局,優化畜禽養殖結構。深入開展畜禽標準化養殖示范創建活動,創建500家國家級示范場。調整生豬生產布局,引導生豬養殖向環境容量大的地區轉移。以肉牛、肉羊、奶牛為重點,加快發展草食畜牧業,大力推進草牧業試驗試點,建設現代飼草料產業體系。加強奶源基地建設,強化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繼續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提升中國奶業D20示范帶動能力。加強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生產質量安全監管。

  4.推進漁業轉型升級。合理調整漁業養殖布局結構,減少湖泊、水庫和近海網箱養殖密度,鼓勵引導大水面增養殖和離岸養殖,積極開展健康養殖示范場、示范縣創建活動。逐步壓減近海和內陸捕撈產能,鼓勵引導捕撈漁民減船轉產,推進漁船更新改造和遠洋漁船裝備升級。拓展水產品精深加工和營銷渠道,發展增殖漁業和休閑漁業。強化漁政隊伍建設,全面實行漁業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

  5.深入推進農業對外合作。優化重要農產品進口全球布局,健全貿易救濟和產業損害補償機制,擴大特色和高附加值農產品出口。努力構建財稅、金融、保險、外經貿等農業“走出去”支持政策框架,編制實施《農業對外合作規劃(2016-2020年)》。支持建設育種、倉儲、加工、物流等基礎設施,建立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搭建農業“走出去”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立企業信用評價制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植跨國涉農企業集團。啟動農業科技國際合作行動計劃。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及周邊國家和地區、亞非拉重點國家農業合作,落實好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100個農業合作項目。

  二、強化農業技術裝備和條件建設,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

  6.構建和完善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體系。啟動實施農業競爭力提升科技行動,加快構建適應農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創新資源配置體系,著力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鏈,大力推進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實施農業科技創新重點專項和工程,重點突破生物育種、農機裝備、智能農業、生態環保等領域關鍵技術。創新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機制,完善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完成農業領域科技計劃管理專業機構改建。實施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培養計劃,優化升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條件與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臺以及國家農業科技服務云平臺建設,發揮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作用,協同推進重點攻關。加強農業轉基因技術研發和監管,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慎重推廣。加快推進現代農技推廣服務信息化工程,引導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開展農技服務。

  7.加快發展現代種業。深入推進種業領域科研成果權益分配改革,探索種業成果權益分享、轉移轉化和科研人員分類管理機制。實施現代種業建設工程和種業自主創新重大工程,大力推進育繁推一體化。推進玉米、大豆等良種科研攻關,加強優質高產多抗廣適、適應農機農藝結合的新品種培育,加快主要糧食作物新一輪品種更新換代。推進國家級育制種基地和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開展種質資源普查收集,加大保護利用力度。強化企業育種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種業企業。實施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加快國家級種畜禽核心場建設,繼續推進水產種業發展。貫徹實施《種子法》,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推進簡政放權,強化市場主體責任和管理部門監管職責,改革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制度,建立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制度,實施省際引種、種子委托生產和委托代銷等備案制度,推動監管重心由事前許可向事中事后監管轉移。加大打假護權力度,全力推進依法治種。

  8.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深入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努力突破油菜、棉花、甘蔗等作業瓶頸,進一步提升水稻機插、玉米機收水平。積極發展畜牧業和漁業機械化。推進農機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支持鼓勵老舊農機報廢更新,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擴大關鍵環節農機作業補助范圍,持續開展深松整地作業,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等新技術。加強農機教育培訓和農機職業技能開發,切實提高農機作業、維修、培訓等社會化服務水平。配合制定實施《中國制造2025》農機裝備行動方案。

  9.大力發展農業信息化。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加快建立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加強農業全產業鏈信息分析預警,完善農產品采集系統和農業統計分類標準體系。大力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穩步擴大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休閑農業電子商務試點范圍,開展鮮活農產品進城和農資下鄉試點。加大信息進村入戶試點力度,提高農民手機應用技能,推進農業遙感和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上的配套應用。改善農村固定觀察點數據采集手段,不斷提升調查數據質量。

  三、加強農業資源環境保護治理,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10.加強農業資源保護和高效利用。堅守耕地紅線,配合做好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擴大農作物合理輪作體系補助試點,探索在地下水漏斗區、重金屬污染區開展耕地休耕制度試點,在玉米非優勢產區進行輪作試點。擴大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規模。擴大退牧還草工程實施范圍。實施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適當提高補獎標準。完善草原承包經營制度,加強草原執法管護。編制實施草原休養生息規劃,啟動牧區草原防災減災工程。推進天然草原改良,組織做好農牧交錯帶已墾草原治理試點工作。嚴格實行休漁禁漁制度,探索開展近海捕撈限額管理試點,持續清理整治“絕戶網”和涉漁“三無”船舶,加強漁業資源調查。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實施江豚、中華鱘等珍稀物種拯救行動計劃。維護農業生物多樣性,嚴防外來物種入侵。

  11.繼續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圍繞“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持續加大治理工作力度。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建設高標準節水農業示范區,穩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扎實推進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繼續開展化肥減量增效、農藥減量控害試點,加快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高效肥料、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等推廣應用,大力推進農作物病蟲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實施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區域示范工程,啟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促進農村沼氣轉型升級。開展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創建活動,推進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究農用地膜使用有效管理辦法,開展農田殘膜回收區域性示范。完善農業面源污染全國性監測網絡,開展重點流域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綜合示范。

  12.加快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創建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加快推進全國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普查,實施農產品產地分級管理。繼續抓好湖南重金屬污染區綜合治理試點,積極探索重點污染區生態補償制度。擴大東北黑土退化區治理試點范圍,抓好河北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試點。

  13.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推進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試點省、示范市、示范基地建設,積極推廣高效生態循環農業模式。選擇糧食主產區、畜禽養殖大縣、水源地等典型地區,繼續實施區域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啟動實施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示范工程,在適宜區域建設稻漁共生綜合種養基地。

  四、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動物疫病防控,提高農業生產風險防范水平

  14.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啟動實施《加快完善我國農藥殘留標準體系工作方案(2015-2020年)》,完成1000項農獸藥殘留標準制修訂任務。大規模開展農業標準化創建活動,開展產地環境污染調查與治理修復示范,推行高毒農藥定點銷售、實名購買制度,在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家庭農場推行投入品記錄制度,開展獸用抗菌藥綜合治理行動。擴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生產規模,加強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著力打造一大批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

  15.加快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能力。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建設,完善風險監測評估和檢驗檢測體系。加強與食藥部門無縫對接,共同打造生產、屠宰、流通、加工、消費全程監管鏈條。積極爭取支持政策,再創建200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推動落實生產經營主體責任和屬地管理責任,建立健全省、地、縣、鄉四級監管機構,構建網格化監管體系。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綜合執法、專項整治和責任追究,嚴打重罰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私屠濫宰等違法犯罪行為。

  16.全面提高全鏈條獸醫衛生風險控制能力。嚴把養殖業監管關,強化養殖檔案管理,加強網格化日常監管。實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優先病種防治計劃,防范非洲豬瘟等外來動物疫病傳入風險。強化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完善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補助政策。全面實施獸藥“二維碼”追溯監管,從源頭上控制藥殘超標風險。嚴把活動物移動監管關,加強動物檢疫,嚴防動物疫情跨區域傳播。嚴把屠宰業監管關,組織開展生豬屠宰專項整治行動,探索改革屠宰檢驗檢疫制度。建立健全養殖業保險與無害化處理聯動機制,推進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

  17.強化農業安全生產和應急處置。扎實推進“平安農機”“平安漁業”建設,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深入開展農機安全生產大檢查。加強漁港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增加漁業安全基礎設施投入。強化遠洋漁業安全監管,做好抗御臺風工作。加強直屬墾區安全生產指導。繼續推進草原防火物資儲備庫建設。健全完善農業應急體系,加快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

  五、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18.完善農業補貼和價格政策。全面推動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作物良種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三項補貼”改革,重點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建立健全耕地保護補償、生態補償制度,推進漁業油價補貼改革政策落實,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補助機制。推動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繼續執行并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推動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推動完善新疆棉花、東北和內蒙古大豆目標價格補貼方式,提高補貼效率,降低操作成本。探索建立鮮活農產品調控目錄制度。

  19.推進農業節本增效。從技術、裝備、設施、服務、加工和流通等多方面著手,推廣節本增效技術,提高農業投入品利用效率,降低生產流通成本。適應市場需求,引導各地立足資源稟賦,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優質產品,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實施農業品牌戰略,加強品牌培育塑造和營銷推介,推動實現優質優價。

  20.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市場流通。研究出臺指導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政策文件,推動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完善并繼續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加快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示范縣、示范園區、示范企業。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糧食深加工,繼續加強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和推廣,深入開展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試點,實施主食加工和農產品加工質量品牌提升行動。健全統一開放、布局合理、競爭有序的現代農產品市場體系,加快國家級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加強儲運加工布局和市場流通體系的銜接,推進實物流通和電子商務相結合的物流體系建設,促進物流配送、冷鏈設施設備等發展。鼓勵農村經紀人和新農民搞活農產品流通。

  21.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提升工程,深入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和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游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繼續開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創建,宣傳推介中國最美休閑鄉村、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景點線路。加強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發掘認定和保護,培育各種文化產品。

  22.推進農業產業化。引導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培育壯大一批千億級龍頭企業集群發展園區,強化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支持鼓勵龍頭企業創新發展訂單農業,建設穩定的原料生產基地,為農戶提供信貸擔保和技術培訓,資助訂單農戶參加農業保險。完善農業產業鏈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深入推進土地經營權入股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方式,讓農戶分享加工銷售環節收益。

  23.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加快培育多種形式的現代農業服務組織。擴大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機制創新試點,積極發展良種苗繁育、水稻集中育插秧、農機承包作業、飼料散裝散運、養殖業糞污專業化處理、動物診療等服務。支持多種類型的新型農業服務主體開展代耕代收、聯耕聯種、土地托管等專業化規模化服務。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支撐工程,支持建設集中育秧、糧食烘干、農機場庫棚、倉儲物流等服務基礎設施,鼓勵地方搭建區域性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平臺,跨區域提供專業化服務。

  24.扎實推進特色產業精準脫貧。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實施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精準脫貧的指導意見,謀劃具體支持政策。充分發揮農業行業優勢,大力實施“一村一品”強村富民工程,積極推進村企對接,強化致富帶頭人創業和貧困戶種養實用技術培訓,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加強特色農產品市場開拓,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探索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帶動模式,推動扶貧政策落實到戶到人、扶貧資金量化到戶到人,確保農村貧困人口通過產業發展精準受益。加強定點扶貧、片區扶貧、援疆、援藏等工作。

  六、扎實推進農業農村改革創新,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25.積極引導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完善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研究提出現有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的具體政策建議。引導農民依法自愿有償流轉土地經營權,支持家庭農場、合作社和社會化服務組織托管農民土地,鼓勵農民在自愿前提下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合作社、龍頭企業,發展土地流轉、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種規模經營模式。探索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自愿有償退出政策。加強對工商資本租賃農戶承包地準入、監管和風險防范。加強農村經營管理體系建設,改進完善土地流轉管理服務。

  26.扎實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再選擇10個省份開展整省試點,切實抓好宣傳培訓、政策執行、督查督導等關鍵環節工作。對已經開展整省試點的12個省份及時組織“回頭看”,抓好各個環節的完善補充。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利用確權登記時機,積極引導農民自愿將分散零碎的承包地通過互換或流轉等方式,集中歸并,解決土地細碎化問題。

  27.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加快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政策體系,優化財政支農資金使用,不斷完善補貼、財稅、信貸保險、用地用電和人才培養等扶持政策。允許將集中連片整治后新增加的部分耕地,按規定用于完善農田配套設施。抓緊建立新型經營主體生產經營直報信息系統。深入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健全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體系,定向培養職業農民。推動建立健全職業農民扶持制度,相關政策向符合條件的職業農民傾斜,依托現代青年農場主計劃,壯大職業農民隊伍。引導農民外出務工、就地就近就業和返鄉創新創業。

  28.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落實中央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精神,指導基層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核實和成員身份確認,重點抓好經營性資產量化、資源性資產確權、非經營性資產管護等工作。繼續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在發展股份合作以及完善股份有償退出、抵押擔保、繼承等權能方面探索形成一批成熟經驗。抓緊謀劃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相關法律法規。推動農村土地征收、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等改革試點,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引導其依法自愿有償轉讓上述權益。

  29.推動農業金融保險創新。推動商業金融、政策金融、合作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發展。建立健全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完成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組建,并開始實質運營。擴大在農民合作社內部開展信用合作試點范圍,健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配合做好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增加保險品種、提高風險保障水平,降低產糧大縣三大主糧作物保費補貼縣級配套比例,探索建立口糧作物基本保險普惠補貼制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生豬及糖料蔗等目標價格保險試點,拓展水產養殖業保險。推動建立農業保險協同工作機制。進一步樹立現代農業金融意識,注重農村金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30.著力推進農墾改革發展。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抓緊細化實化政策措施,爭取在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上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推進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和耕地保護,穩步推進農墾土地資源資產化和資本化。構建適合農墾實際和農業生產特點的新型勞動用工制度,加快完善墾區社會保障機制。實施培育農墾國際大糧商戰略,加快推進墾區間、墾地間聯合聯盟聯營,建設現代農業的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鼓勵和支持各地積極開展先行試點示范。推動將農墾系統納入國家農業支持和民生改善政策覆蓋范圍。

  31.加強農村改革試驗區和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總結提煉農村改革試驗成果,推動農村改革試驗區積極承擔新的改革試驗任務。建立能進能出的動態管理機制,繼續組織開展試驗任務第三方評估工作,探索對到期試驗任務進行考核評價。系統總結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發展模式,繼續實施示范區以獎代補政策。推動以示范區為平臺整合財政支農資金,探索金融支持示范區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有效辦法,引導資源要素向示范區集聚。

  32.加強農業法治建設。大力推動《耕地質量保護條例》《基本草原保護條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畜禽屠宰管理條例》制定工作,積極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漁業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修訂工作,出臺《種子法》《農藥管理條例》配套規章。深入推進農業執法體制改革,加強農業綜合執法規范化建設,強化執法人員培訓。加大行政復議工作力度,充分發揮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監督糾錯作用。積極做好行政應訴工作。

  各級農業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加強農業系統自身建設,實現思想觀念上的新引領、方法路徑上的新突破、工作職能上的新轉變和作風面貌上的新氣象,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要轉變發展理念,樹立創新強農、協調惠農、綠色興農、開放助農、共享富農的發展理念;轉變工作職能、工作方式、工作作風,深入踐行“三嚴三實”,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用過硬作風和一流業績樹立農業系統干部的良好形象,鞏固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注:具體開辦的業務種類及辦理程序、辦理條件等以中國農業銀行當地分行有關規定為準。

中國農業銀行版權所有 | 京ICP備05049539號-1 | 京ICP備05049539號-5
中國反網絡病毒聯盟白名單可信應用 中國反網絡病毒聯盟白名單可信應用

分享至:

客服熱線:95599

中國農業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49539號-1  京ICP備05049539號-5